能做的馬上做,不足的趕緊學 |
本刊記者-劉萍
歲末年初,人們對新一年的發展趨勢都格外關注。這也能解釋為何財經媒體、研究機構甚至頭部KOL個人,都在精心策劃推出各種各樣的展望、斷想、預測,乃至于殫精竭慮、隆重發布一年一度的年終演講秀。
開卷有益,從善如流,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里,我們可以嘗試循跡既成的事實和既定的方略,管窺可能的發展方向。
內容創業者羅振宇在此次《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講到了數字化轉型大勢中的一個個細小機會,也點出了對中國而言,碳中和的本質是產業升級。他還提到,在數字增長的同時,整個經濟的內部,正在變得更豐富、更成熟,是為“熟經濟”。就好比一個人的成長,十幾歲的時候長身體,二十幾歲的時候長心智,等到成年,人的個頭兒就不再猛躥了,但這并不意味著停止成長,而是會以各種方式變得更為豐富。
確實,2021年1-10月份,全國網上零售總額超過10萬億元。就在這個10萬億元里,涌現出了很多新的大小品類:漢服、潮鞋收納、園藝、改良旗袍、健身鏡、舒適高跟、真絲眼罩、一次性洗臉巾、兒童派對禮物……
這種趨勢在微播易平臺發布的《2022年中國新消費品牌發展趨勢報告》中得到了呼應?!秷蟾妗贩治?,中國新消費行業有著四個典型的增量用戶畫像,分別為:新生代、新老人、新小鎮青年、新中產。
通過對四大新消費增量人群的消費偏好分析,微播易總結出了十大新消費趨勢,包括“智能嘗新、悅己為先、謝絕焦慮、多元懶宅、健康圖鑒、元熱延伸、新潮運動、共情體驗、國風國潮、萌物陪伴”。由此我們發現,食品飲料、美妝護膚、服飾鞋包、母嬰親子、寵物成為主流的新消費品牌聚集行業,新品牌崛起大有可為。
財經記者出身的吳曉波則在自己的年終秀中提到了數智化與供應鏈。疫情之下的全球經濟變化,需要我們對供應鏈、對產業安全進行重新審視。這也逼著中國企業往產業的更深處探尋。所以從中長期來看,有利于中國產業經濟的自我完善和配套化。他還以服裝業為例,說到一批平臺機構正在把散布在全國各地的紡織服裝機械通過傳感器連接起來。這也被延展到白坯布供應鏈、面料供應鏈等。通過產業互聯網平臺,圍墻被拆掉了,機器被連接在一起,讓接單、下單更為高效、可控。他認為,電商巨頭、制造業領軍企業、科技公司正在對傳統工廠進行搶奪和改造,而在這場數智化轉型的“工廠革命”中,有著濃厚制造基因、熟悉工業流程和場景的制造業企業更易抵擋外來沖擊并實現華麗轉身。這也正是行業“兩化融合”的意義所在。
要思考更要行動。面對“百年變局”和“三重壓力”,保持清醒和行動力比任何時刻都更重要。用明天一定會發生的事,倒推出今天馬上要做的事。如你看到了確定的未來,現在能做的,馬上做,能力不足的,趕緊學!
|
相關文章 |